《科技与创新》(CN:14-1369/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理论探索、科技前沿、技术应用、创新管理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9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20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21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累积被引百分比:是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学科中,某篇论文被后续的论文引用的次数占该领域或学科所有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的比例。
他刊引用次数:指在某一期刊中发表的论文被其他期刊的论文所引用的次数。该指标能够反映出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本刊引用次数:被称为自引率,是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他刊引用次数和本刊引用次数一同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期刊被引半衰期:也叫“cited half-life”,是一个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值越低,说明该期刊的文章越新,反之则说明该期刊的文章比较老旧。
期刊引用半衰期:指某一期刊平均引用多久以前的论文。计算方法是从当年往前累计,当引用的论文篇数达到全部的50%时,该篇论文的出版年到当年的间隔年数即为此期刊的引用半衰期。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影响因子分为复合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子,两者都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统计方法相同。
被引次数:指某篇论文在其他论文中被引用的次数,这是衡量该篇论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明确的是,被引次数并不完全等同于论文的质量或价值。高被引论文虽然通常代表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也与研究主题的重要性、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研究方法等内在因素,以及论文的可获得性、期刊的声誉等多种外在因素有关。
发文量:又称载文量,是指一本期刊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文章数量。期刊的发文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一本期刊发文量太小,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本期刊受众较小众,或者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刻意降低发文量。然而,如果发文量过大,也需要警惕,因为这可能影响到论文的质量。
平均引文率:又称篇均引文量,是指某本期刊中带有引文的论文数量与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该期刊引用文献的综合能力和引文的覆盖面。
一级发文领域名称 | 发文量 | 被引量 |
电气工程 | 3044 | 4616 |
文化科学 | 2493 | 3804 |
建筑科学 | 2212 | 3390 |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 2030 | 3006 |
经济管理 | 2000 | 2811 |
交通运输工程 | 1939 | 2332 |
机械工程 | 1137 | 1328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856 | 1378 |
天文地球 | 786 | 822 |
电子电信 | 656 | 789 |
二级发文领域名称 | 发文量 | 被引量 |
电气工程 /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 2072 | 3519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1766 | 2667 |
交通运输工程 / 道路与铁道工... | 1747 | 2142 |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 | 1302 | 1970 |
文化科学 / 高等教育学 | 983 | 1518 |
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979 | 1503 |
经济管理 / 国民经济 | 797 | 1047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环境工程 | 735 | 1245 |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 控制科... | 714 | 1021 |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670 | 1163 |
作者:倪慧群; 唐家林; 袁家龙; 韩雨辰; 郑鹏; 苏弟华; 黄宏
作者:姚泽宇
作者:张友权
作者:王丹; 付斯年; 赵立萍; 刘艳凤; 吴春雷; 贾相华
作者:黄海亮; 刘艳凤; 于海东
作者:刘迪; 何维; 张达特; 纪天成
作者:梁嘉利
作者:袁镜江; 何满棠
喜欢书里的文字,书得装帧也很好,正版,字很清晰大小适中,是一直不断阅读,不断受益的好书。打算分享给需要的朋友,大家一定要珍视这些优秀智慧的结晶哦。
看书其实就是在唤醒我们心中沉睡的思想,每一次好的内容,就是对思维的一次升华,这本书很好的告诉我们,要坚持做什么,你能收获什么,值得研读。
书的内容很精彩。包装较为严实,运送时间很快,书籍品相尚好,印刷质量较高,排版较为清晰。如果有精装本就好了,值得收藏。
还是喜欢放在手上的质感。书的内容还不错!一本简单而有趣味的书,可以体会到一种别样之美。特别感兴趣这类书籍,了解不少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服务很好,非常耐心细致,而且我拍的那天还提醒我过两天会有活动可以便宜不少钱,让我取消订单重新拍的,非常满意。
科技与创新杂志对于学术写作较为实用,对于刚开始写作此类文章人来说,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内容还不错,个人感觉挺实用的,很满意,质量好,包装完整挺好的呢,快递也很给力。
中间少了一期,不过还好,联系完客服,主动就给我补上了,服务很nice。杂志是正品,包装得很好。
该刊审稿效率很快。编辑部工作人员的态度都特别好,每次电话过去都是和风细雨式的解答,特别是我这篇文章的编辑老师,在审稿过程中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在此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是个不错的刊物。该期刊审稿老师对文章较为严格认真,对文章分析也很透彻,给的观点很有价值。编辑部态度也不错,打电话咨询稿件进度,也非常的热情。推荐投稿!
投过两篇稿子,效率还不错,编辑服务态度很不错,外审专家也能够给出比较好的意见,都是一年内完成全部流程。科技与创新看起来,很高端大气,同时编辑姐姐也很热情。
编辑就那么几个,效率能这样已经不错了。哎 好在最后录用 现在想想着急的时候过去了,反而觉得不算慢了。注意修改的时候尽量详尽,让专家挑不出来毛病,基本就差不多了。
8.28号晚上投稿,8.29号上午接到文章编号,9.3号接到修改意见,9.5号收到录用通知,我的文章五页,小贵。五个工作日内给结果,不算周六周天,科技与创新杂志的审稿速度快,而且50天内将钱汇往编辑部就可以。
审稿时间很快,小修下就接收了,不过见刊时间有点久,编辑还是非常认真的,比较严谨!服务热情周到,非常感谢!送三个子“及时雨”紧要关头帮个大忙,让我的论文顺利通过,下次有机会我们再次合作。
不错的期刊,稿件处理速度比较快。对创新性要求较高,审稿人对创新性的评价会决定文章的命运.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邮编:030006。